随着慢病管理需求的持续增长,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药品包装是否实用、易用。尤其是在西安这样的城市,药企和消费者对药品包装的关注点已经从“看起来好看”转向了“用起来方便”。这背后,其实是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变化——家庭用药、医院取药、出差携带、老人独自服药……这些不同场景下的痛点,传统包装设计很难一一覆盖。
为什么场景化设计变得关键?
很多药企在初期可能只考虑包装美观或成本控制,但忽视了一个事实:患者的依从性(即按时按量吃药)直接决定了治疗效果。一项针对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调研显示,超过40%的人因包装难开、标签不清、剂量混乱等原因漏服药物。而在西安本地,我们接触过不少药企反馈:同一款药,在不同地区销量差异明显,不是因为疗效问题,而是包装体验跟不上当地用户的习惯。

当前市场的问题:多数公司还在“画饼”
目前西安有不少药品包装设计公司,大多停留在视觉层面的设计创新,比如换个颜色、加个图案,或者追求所谓的“高级感”。但真正深入用户场景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却很少见。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发现,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做过一次系统性的用户调研,就凭直觉做设计,结果往往是“自嗨式”的创意,无法落地到真实生活场景中。
举个例子,某药企推出一款新感冒药,包装采用极简风,配色干净利落,但忽略了目标人群多为中老年用户这一事实。他们不知道,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普遍视力下降,且手部力量减弱,导致开瓶困难、看不清说明文字。最终这款产品上市后退货率偏高,客户投诉集中在“不好用”。
如何打造真正的分场景包装方案?
答案在于回归用户本身。我们建议药企先做三件事:
第一,收集典型用户的真实使用数据。可以通过问卷、访谈、观察等方式了解他们在家中、医院、旅途中分别遇到什么困难。例如,有些患者会在睡前把药放在床头柜上,但容易混淆几种药,这时候可以设计带颜色编码的分区结构。
第二,开发差异化包装模块。比如针对儿童家庭,可加入防误开结构(如需按下才能打开),同时标注清晰的警示语;针对出行人群,则提供独立小袋装,避免大瓶开封后受潮或污染。
第三,融入地域文化元素,强化本地认同感。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,文化底蕴深厚。我们可以将兵马俑、城墙纹样等元素巧妙融入包装细节,既不喧宾夺主,又能让人一眼识别出这是“本地出品”,从而提升品牌辨识度与好感度。
结语
药品包装不只是容器,更是连接患者与药物之间的桥梁。一个懂场景、重体验的设计,能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,也能让药企赢得长期的信任。我们在西安深耕多年,专注于为医药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包装解决方案,尤其擅长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和地域特色进行精细化设计。如果你也在寻找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体现品牌温度的包装策略,不妨聊聊。18140119082


